2025年6月10日,由全港各區工商聯創新科技委員會主辦的「智匯深港·AI賦能:粵港澳大灣區傳統產業融合新動能」論壇沙龍暨對接會在香港成功舉行。活動匯聚了深港兩地政府代表、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學者以及來自製造業、零售業、金融服務業、物流業等眾多傳統行業的領軍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AI)技術如何深度賦能傳統產業,驅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經濟實現智能化、融合化、高質量發展。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楊凱山博士,執行委員會主席肖凱教授親臨現場並發表主旨演講。
會長 楊凱山博士 致辭
執行委員會主席 肖凱教授 發言
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 謝昊狄博士 發言
AI深度融合:傳統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
全港各區工商聯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謝昊狄博士深刻闡述了AI技術對重塑大灣區產業格局的戰略意義。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創新生態。推動AI等前沿科技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要實現生產要素、業務流程、商業模式乃至產業生態的系統性重構與價值躍升,這是大灣區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謝昊狄主席進一步強調,創新科技委員會將致力於搭建更高效的技術供需對接平台和協同創新網絡:「我們將持續加大對AI共性技術研發和關鍵場景應用的支持力度,鼓勵大灣區科研機構與產業界緊密合作,加速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同時,積極推動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動,探索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與監管框架,為大灣區傳統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掃清障礙、注入強勁動能。」
論壇大合照
活動亮點紛呈:共繪智造融合新圖景
本次「智匯深港·AI賦能」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旨在為各方搭建深度交流與務實合作的橋梁:前沿洞察與趨勢研判:知名AI科學家和產業經濟學家發表主題演講,深入分析全球AI發展態勢及其在工業製造、供應鏈優化、精准營銷、智能客服等傳統領域的落地路徑與巨大潛力。
圓桌論壇:痛點與方案:來自製造業巨頭、知名商貿企業、金融機構及物流公司的負責人,與AI解決方案提供商、技術專家展開深度對話,聚焦傳統行業在智能化轉型中面臨的數據孤島、技術選型、人才短缺、成本投入等核心挑戰,共同探討切實可行的破局之道與成功經驗。
場景驅動,案例引路:活動特設「AI+產業」融合創新案例展區與路演環節,集中展示了AI技術在提升工廠良品率、實現柔性生產、優化倉儲物流效率、打造個性化消費體驗、強化風險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為在場企業提供了直觀、可借鑒的轉型樣板。
精准對接,促成合作:專門安排的「AI服務商-傳統企業」一對一洽談環節氣氛熱烈,多家企業在自動化流程改造、智能質檢系統引入、AI營銷工具部署等方面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與會反響熱烈:堅定擁抱智能化未來
參會企業代表對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一位來自深圳的硬件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次活動非常及時且務實。專家們的洞見和同行們的成功案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AI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實實在在解決我們生產中質量波動大、成本控制難等痛點的工具。委員會搭建的這個平台,幫助我們高效對接了合適的技術夥伴。」來自香港的某貿易公司高管也提到:「深港協同在AI賦能產業方面優勢明顯。香港的研發和國際資源,加上深圳及大灣區腹地強大的製造和應用場景,這種結合將釋放巨大能量。我們對利用AI優化全球供應鏈充滿期待。」
創新科技委員會大合照
全港各區工商聯創新科技委員會大力弘揚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以「科學發展,提高創新能力」為指導,強調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和根本,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利用和開放共享。致力於振興科技事業、推廣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企業競爭力,打造科技領域的專業性、權威性於一體的堅強後盾,為科技項目研發和科技成果的評定與推廣,解決生產企業中存在的限制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匯聚全社會的力量,以科技帶動發展,以創新促成進步,共同促進社會經濟的穩步提升。
本次「智匯深港·AI賦能」活動是創新科技委員會推動大灣區產業智能化升級系列舉措的重要一環。全港各區工商聯創新科技委員會將持續關注AI與傳統產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策劃組織更多聚焦細分行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題活動與深度服務,並積極推動建立深港AI產業賦能聯盟,為大灣區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經濟與智能經濟發展高地提供堅實支撐。